Top Page      中国語講座


【第三課 第十一節(上)】   小学语文课文第十一册(上)

       
1 长城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几十公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了望口和射口,供了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 桂林山水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我们乘着木船荡漾 dàngyàng 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 bōlán 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 wúxiá 的翡翠 fěicuì。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 pāndēng 过峰峦 fēngluán 雄伟的泰山 tài shān,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 cuì lǜ 的屏障 píngzhàng,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 wùlì,怪石嶙峋 línxún,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 míméng,
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 zhúfá 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注 釈】
【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の山水は天下に冠たり。
【甲】 居第一位。 (動詞) 第一位である。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舟は青い波の上を行き、人は絵の中で遊ぶ。




3 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呈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不给予中华门。三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任检阅司令员,聂荣臻将军任阅兵总指挥,朱总司令和聂将军同乘汽车,先检阅部队,然后朱总司令回到主席台,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命令。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了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部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流动。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群众游行一在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一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4 狱中联欢    

期待的日子一转眼就来了。
元旦那天早上,天还未亮,女室一带头,每一间牢房同时响应,像一阵闪电,爆发了洪亮的歌声。人们纵情高歌,唱完一支又一支。
新年大联欢开始了。
唱歌是第一个节目。第二个节目是交换礼品。每间牢房,每个人都准备了礼物,送给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战友,作为联欢的纪念品。最多的礼物是“贺年片”,那是用小块的草纸做的,上面用红药水画上鲜红的五角星或者镰刀锤子,写上几句互相鼓励的话。楼七室经过昼夜赶工,刻出了一百多颗红的、黄的、晶亮的五角星,分送给各个牢房的同志。女室送给各室的是一幅幅绣了字的锦旗,那些彩色的线,是从他们的袜子上拆下来的……
接着第三个节目开始了。每间牢房的人都在门口贴春联。所有的春联都是用草纸接连起来做成的。所有的春联都不是一个人写的,同一个字,有老年人苍劲的笔法,也有“孩儿体”的弯弯曲曲的笔记。女室里,江姐捏着“监狱之花”的小手,也写了几笔。所有的对联,都洋溢着革命的乐观精神……
女牢的对联写的是:
洞中才数月
世上已千年
大家心里明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正在崩溃,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就要到来,“世上已千年”还形容不了翻天复地的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咧!
她们还在牢门上贴了一张横额:扭转乾坤。
猩猩也许看不懂,也许看懂了又不敢承认,居然妄加评论道:“这对联倒有些修仙炼道的味道了。”
楼一室的对联写得更妙:
歌乐山下悟道
渣滓洞中参禅
横额是:极乐世界。
大家心里明白:这里悟的是革命之道,参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禅。“极乐世界”,正是写的人们掌握了革命真理的心境……
猩猩挑起了眉梢,玩味了一会儿,只好说:“真有点仙风道骨!”
楼二室的对联写得十分优美:
看洞中依然旧景
望窗外已是新春
横额是:苦尽甘来。
楼三室的对联借用了古人的诗句:
满园春色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横额是:大地回春。
一幅幅春联,全洋溢着乐观、诙谐的情趣。
猩猩来到楼七室门前站定,慢吞吞地读着:“两个天窗——出气;一扇风门——伸头。”挑剔的眼光,在横额“乐在其中”四个大字上凝固起来。不待他说话,余新江便问道:
“喂,这像不像渣滓洞的生活?”
“生活?生活当然……”猩猩犹豫着,“不过,‘乐在其中’,那个‘乐’字总有点刺眼。”
“嘿,改成‘苦’字,‘苦在其中’,你看要得不?”丁长发笑着追问道。
猩猩装做没有听见,溜走了。
表演节目的时间快到了,大家一拥而出,享受这自由而愉快的时刻。这个时刻,正是党的胜利,人民解放军的节节前进,给他们赢来的。
几个戴着脚镣的同志,在往常放风的地坝中间扭起秧歌。沉重的铁镣,撞击得叮当作响,成了节奏强烈的伴奏。欢乐的歌舞里,充满了对黑暗势力的轻蔑。看啊,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漫舞!
狂热的掌声送走了一间牢房的节目,又迎来了另一间牢房的表演。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绝妙的露天舞台。
楼下四室的“报幕员”宣布:“我们的节目是歌舞表演。表演开始!”只见铁门哗拉一开,一连串的人影,打着空心筋斗翻了出来,博得同志们的齐声喝彩。接着,几个人聚拢来,站成一个圆圈,又有几个人爬上去站在他们肩上,又有人爬上去……一层、二层、三层……他们在叠罗汉。最上边站着一个人,满脸兴奋的微笑,站得比集中营的高墙、电网更高,手里拿着一面红纸做的鲜艳的红旗,遥望着远处的云山。歌声在周围渐渐升起:
一杆红旗
哗啦啦地飘。
一心要把
革命闹;
盒子枪、土枪,
卡啦啦地响,
打倒那劣绅和土豪!
……
这正是黑牢外面的游击队员最爱唱的歌。
女同志们绕场一周之后,跳起了秧歌舞。彩色的舞衣飞舞着,十分耀眼。在一片叫好声和朗朗的笑声中,夹杂着一声嘲笑:“在国民党统治区里,敢跳秧歌舞?谨防上黑名单,抓走!”
又一个人忍不住笑道:“那倒不一定。国民党统治区也有‘自由’的地方,不是吗?集中营里,可以自由自在地大跳秧歌舞!”
“哈哈哈……”
一边扭着秧歌,女同志们又齐声唱起歌来:
正月里来是新春,
赶着猪羊出了门,
猪呀,羊呀,
送到哪里去?
——送给那英勇的解放军……
那些想看女共产党员表演节目的特务,这时吓得脸色铁青,立刻在高墙电网上面移动机枪,枪口瞄准着欢乐的人群。
有人笑道:“瞄准有什么用,蒋介石忙着喊停战,没功夫下命令开枪。”
又有人笑道:“真有意思,这里又可以唱歌,又可以跳舞。开联欢会,还有人架上机枪,保卫我们的安全咧!”
“哈哈哈哈!”人们朗声大笑,迎接着1949年胜利的春天。




5 小英雄雨来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12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雨来最喜欢这条紧靠着村边的还乡河。每到夏天,雨来和铁头、三钻儿,还有很多小朋友,好像一群鱼,在河里钻上钻下,藏猫猫,狗刨,立浮,仰浮。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沉底,还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
妈妈不让雨来耍水,怕出危险。有一天,妈妈见雨来从外面进来,光着身子,浑身被太阳晒得黝黑发亮。
妈妈知道他又去耍水了,把脸一沉,叫他过来,扭身就到炕上抓笤帚。雨来一看要挨打了,撒腿就往外跑。
妈妈紧跟着追出来。雨来一边跑一边回头看。糟了!眼看要追上了。往哪儿跑呢?铁头正赶着牛从河沿回来,远远地向雨来喊:“往河沿跑!往河沿跑!”雨来听出了话里的意思,转身就朝河沿跑。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只听见扑通一声,雨来扎进河里不
见了。妈妈立在河沿上,望着渐渐扩大的水圈直发愣。
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秋天。
爸爸从集上卖苇席回来,同妈妈商量:“看见了区上的工作同志,说是孩子们不上学念书不行,起码要上夜校。叫雨来上夜校吧。要不,将来闹个睁眼瞎。”
夜校就在三钻儿家的豆腐房里。房子很破。教夜课的是东庄学堂里的女老师,穿着青布裤褂,胖胖的,剪着短发。女老师走到黑板前面,屋里嗡嗡嗡嗡说话的声音立刻停止了,只听见哗啦哗啦翻课本的声音。雨来从
口袋里掏出课本,这是用土纸油印的,软鼓囊囊的。雨来怕揉坏了,向妈妈要了一块红布,包了个书皮,上面用铅笔歪歪斜斜地写了“雨来”两个字。雨来把书放在腿上,翻开书。
女老师斜着身子,用手指点着黑板上的字,念着: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有一天,雨来从夜校回到家,躺在炕上,背诵当天晚上学会的课文。可是背不到一半,他就睡着了。
不知什么时候,门吱扭响了一声。雨来睁开眼,看见闪进一个黑影。妈妈划了根火柴,点着灯,一看,原来是爸爸出外卖席子回来了。他肩上披着子弹袋,腰里插着手榴弹,背上还背着一根长长的步枪。爸爸怎么忽然这样打扮起来了呢?
爸爸对妈妈说:“鬼子又‘扫荡’了,民兵都到区上集合,要一两个月才能回来。”雨来问爸爸说:“爸爸,远不远?”爸爸把手伸进被里,摸着雨来光溜溜的脊背,说:“这哪有准儿呢?说远就远,说近就近。”
爸爸又转过脸对妈妈说:“明天你到东庄他姥姥家去一趟,告诉他舅舅,就说区上说的,叫他赶快把村里民兵带到区上去集合。”妈妈问:“区上在哪?”爸爸装了一袋烟,吧嗒吧嗒抽着,说:“叫他们在河北一带村里打听。”
雨来还想说什么,可是门哐啷响了一下,就听见爸爸走出去的脚步声。不大一会儿,什么也听不见了,只从街上传来一两声狗叫。
第二天,吃过早饭,妈妈就到东庄去,临走说晚上才能回来。过了晌午,雨来吃了点剩饭,因为看家,不能到外面去,就趴在炕上念他那红布包着的识字课本。
忽然听见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把屋子震得好像要摇晃起来,窗户纸哗啦哗啦响。
雨来一骨碌下了炕,把书塞在怀里就往外跑,刚要迈门槛,进来一个人,雨来正撞在这个人的怀里。他抬头一看,是李大叔。李大叔是区上的交通员,常在雨来家落脚。
随后听见鬼子呜里哇啦地叫。李大叔忙把墙角那盛着一半糠皮的缸搬开。雨来两眼愣住了,“咦!这是什么时候挖的洞呢?”李大叔跳进洞里,说:“把缸搬回原地方。你就快到别的院里去,对谁也不许说。”
12岁的雨来使尽气力,才把缸挪回到原地。
雨来刚到堂屋,见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他撒腿就往后院跑,背后咔啦一声枪栓响,有人大声叫道:“站住!”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只听见子弹向他头上嗖嗖地飞来。可是后院没有门,把雨来急出一身冷汗。靠墙有一棵桃树,雨来抱着树就往上爬。鬼子已经追到树底下,伸手抓住雨来的脚,往下一拉,雨来就摔在地下。鬼子把他两只胳膊向背后一拧,捆绑起来,推推搡搡回到屋里。


鬼子把前后院都翻遍了。
屋子里也遭了劫难,连枕头都给刺刀挑破了。炕沿上坐着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用中国话问雨来说:
“小孩,问你话,不许撒谎!”他突然望着雨来的胸脯,张着嘴,眼睛睁得圆圆的。
雨来低头一看,原来刚才一阵子挣扎,识字课本从怀里露出来了。鬼子一把抓在手里,翻看看了看,问他:“谁给你的?”雨来说:“捡来的!”
鬼子露出满口金牙,做了个鬼脸,温和地对雨来说:“不要害怕!小孩,皇军是爱护的!”说着,就叫人给他松绑。
雨来把手放下来,觉得胳膊发麻发痛,扁鼻子军官用手摸着雨来的脑袋,说:“这本书谁给你的,没有关系,我不问了。别的话要统统告诉我!刚才有个人跑进来,看见没有?”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把书扔在地上,伸手往皮包里掏。雨来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气要挖小孩眼睛的!”只见他掏出来的却是一把雪白的糖块。
扁鼻子军官把糖往雨来手里一塞,说:“吃!你吃!你得说出来,他在什么地方?”他又伸出那个戴金戒指的手指,说:“这个,金的,也给你!”
雨来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
旁边一个鬼子嗖地抽出刀来,瞪着眼睛要向雨来头上劈。扁鼻子军官摇摇头。两个人唧唧咕咕说了一阵。
那鬼子向雨来横着脖子翻白眼,使劲把刀放回鞘里。
扁鼻子军官压住肚里的火气,用手轻轻地拍着雨来的肩膀,说:“我最喜欢小孩。那个人,你看见没有?说呀!”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时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
“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
“有志不在年高。”
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


交通员李大叔在地洞里等了好久,不见雨来来搬缸,就往另一个出口走。他试探着推开洞口的石板,扒开苇叶,院子里空空的,一个人影也没有,四处也不见动静。忽然听见街上有人吆喝:“豆腐啦!卖豆腐啦!”
这是芦花村的暗号,李大叔知道敌人已经走远了。
可是雨来怎么还不见呢?他跑到街上,看见许多人往河沿跑,一打听,才知道雨来被鬼子打死在河里了!
李大叔脑袋轰的一声,眼泪就流下来了。他一股劲儿地跟着人们向河沿跑。
到了河沿,别说尸首,连一滴血也没看见。
大家呆呆地在河沿上立着。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不知谁说:“也许鬼子把雨来扔在河里,冲走了!”大家就顺着河岸向下找。突然铁头叫起来:“啊!雨来!雨来!”
在芦苇丛里,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扒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鬼子走了?”
“啊!”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
原来枪响以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枪,可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6 古诗三首    

暮江吟 mù jiāng yín  (唐) 白居易 bái jū yì

一道残阳铺水中 yí dào cán yáng pū shuǐ zhōng
半江瑟瑟半江红 bàn jiāng sè sè bàn jiāng hóng
可怜九月初三夜 kě lián jiǔ yuè chū sān yè
露似真珠月似弓 lù sì zhēn zhū yuè sì gōng


【注 釈】
一道(いちだう)の残陽(ざんやう) 水中に舖(し)き
半江(はんかう)は瑟瑟(しつしつ) 半江は紅(くれなゐ)なり
憐(あは)れぶべし 九月初三(そさん)の夜
露は真珠に似  月は弓に似たり


【口語訳】
一すじの残光が 水面(みなも)に射し込み
河の半ばは 濃い緑 もう半ばは 紅に染まる
九月三日の その夜は なんとも心に 沁みいることよ
地に降りた露は 真珠のように輝き 
空の月は 弓のように天に掛かっている


【暮江吟】 mù jiāng yín      暮れの江べりの歌
【半江瑟瑟】 bàn jiāng sè sè      川の半ばまではさびしげな色
【初三夜】 chū sān yè      陰暦の月の三日の夜

白居易(はくきょい)(772~846年)中唐の詩人。字は楽天(らくてん)。山西太原(たいげん)の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jiǔ yuè jiǔ rì yì shān dōng xiōng dì  (唐) 王维 wáng wéi

独在异乡为异客 dú zài yì xiāng wèi yì kè
每逢佳节倍思亲 měi féng jiā jié bèi sī qīn
遥知兄弟登高处 yáo zhī xiōng dì dēng gāo chù
遍插茱萸少一人 biàn chā zhū yú shǎo yì rén


【注釈】
独り異郷(いきゃう)に在りて異客(いかく)と為る
佳節(かせつ)に逢ふ毎に 倍(ますます)親(しん)を思う
遥かに知る 兄弟(けいてい)高きに登る処
遍(あまね)く茱萸(しゆゆ)を挿して一人(いちにん)を少(か)くを


【口語訳】
九月九日重陽の節句に 山東にいる故郷の兄弟を憶(おも)う
たったひとり異郷で よそものとして暮らしていると
節句が来るたびに ますます親兄弟がしのばれる
今ごろは 故郷の兄弟たちは 小高い山に登って
頭にはハジカミの枝を挿し ひとり家族が足りないなあと
私を思っていることだろう


【忆山东兄弟】 yì shān dōng xiōng dì      (重陽の節句に)山東の兄弟を憶(おも)う
【茱萸】 zhū yú      植物の名。カワバジカミ
重陽の節句には小高い丘に登り、茱萸(カワハジカミ)の枝を冠などにさし、
薬酒を飲んで邪気をはらう習慣があった
【少一人】 shǎo yì rén      自分だけがそこにいない

王維(おうい)(699~761年)盛唐の詩人、画家。字は摩詰(まきつ)山西省太原(たいげん)の人。



赠汪伦 zèng wāng lún  (唐) 李白 lǐ bái

李白乘舟将欲行 lǐ bái chéng zhōu jiāng yù xíng
忽闻岸上踏歌声 hū wén àn shàng tà gē shēng
桃花潭水深千尺 táo huā tán shuǐ shēn qiān chǐ
不及汪伦送我情 bù jí wāng lún sòng wǒ qíng


【注 釈】
汪倫(おうりん)に贈る
李白舟に乗って 将に行かんと欲す
忽ち聞く 岸上(がんじゃう)踏歌(たふか)の声
桃花(とうか)潭水(たんすい) 深さ千尺(せんじゃく)
及ばず汪倫(おうりん)が 我を送るの情(じゃう)に


【口語訳】
私は今 小舟に乗っていよいよ出発しようとしていた
突如 岸の上で足を踏み鳴らしながら歌う声が聞こえてきた
この桃花潭の水は 深さが千尺もあるという
それでもその深さは 汪倫が私を送ってくれる情の深さには及ばない


【汪伦】 wāng lún      汪倫(おうりん)。李白の酒造りの友人
【踏歌】 tà gē      足を踏み鳴らして歌う送別の歌

李白(りはく)(701~762年)盛唐の詩人。字は太白(たいはく)。四川省江油(こうゆ)の人。




7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肖复兴)    

1963年,我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叫《一张画像》,是写教我平面几何的一位老师。他教课很有趣,为人也很有趣,致使这篇作文写得也自以为很有趣。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这篇作文竟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当然,我挺高兴。一天,语文老师拿来厚厚一个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我睁大眼睛,有些莫名其妙。“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你看看叶先生修改得多么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20篇作文。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一下子楞住了:首 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那篇作文简直像是动过大手术鲜血淋漓又绑上绷带的人一样。

  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 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地方修改得很多,长句子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有一处,我记得十分 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 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书皮”改成了“包书纸”更确切,因 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我真的从中受益非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这不仅使我看到 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我 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干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 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 然”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那时我才15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 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鸟儿抖着 翅膀。那是只有那种年龄的孩子才会拥有的心思。

  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做客!”

  我感到意外。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见一个初中学生,我自然当成人生中的一件大 事。

  那天,天气很好。下午,我来到东四北大街一条并不宽敞却很安静的胡同。叶老先生的孙女叶小沫 在门口迎接了我。院子是典型的四合院,敞亮而典雅,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使得 夏日的燥热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 点。

  叶小沫引我到客厅,叶老先生已在门口等候。见了我,他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 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落座之后,他用浓重的苏州口音问了问我的年龄,笑着讲了句:“你和小沫同龄 呀!”那样随便、和蔼,作家头顶上神秘的光环消失了我的拘束感也消失了。越是大作家越平易近人, 原来他就如一位平常的老爷爷一样让人感到亲切。

  想来有趣,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 作的秘诀、要素活指南之类。相反,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 文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他说道:”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 书。”他又让我背背中国历史朝代,我没有背全,有的朝代顺序还背颠倒了。他又说:“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我知道这是对我的批评,也是对我的期望。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致不知黄昏什么时候到来,悄悄将落日的余染红窗棂。我一眼又望见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黄昏中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那时候,我刚刚读过叶老先生写的一篇散文《爬山虎》,便问:“那篇《爬山 虎》是不是就写的它们呀?”他笑着点点头:“是的,那是前几年写的呢!”说着,他眯起眼睛又望望 窗外那爬山虎。我不知那一刻老先生想起的是什么。

  我应该庆幸,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大作家,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发作家。他对于一个孩子平等真诚又宽厚期待的谈话,让我15岁那个夏天富有生命和活力,仿佛那个夏天便长了。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8  胡萝卜    

胡萝卜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作物,在瑞士就发现过它的化石。四千多年以前人们就食用它,人们栽培胡萝卜那应是更久以前的事了。
胡萝卜含有一种超于任何蔬菜的养分——胡萝卜素,营养价值很高。胡萝卜还有个奇特的优点,就是虽然蒸煮日晒,其中胡萝卜素损失也不大,如隔绝空气防止氧化,还可作长时间保存。在1938年曾有人检查了在1824年为北极探险队所准备的胡萝卜罐头,这批经历了一个世纪的罐头,其中胡萝卜素的含量与同类新罐头相差很少,这又为胡萝卜写下了无上光荣的一页。
记述作者从叶圣陶先生修改中学生作文这件事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9 我的战友邱少云    

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揳入我们志愿军阵地。我们准备在黄昏时分发动突然袭击,拔掉这颗毒牙,把战线往南推移。
那一天,天还没有亮,我们连悄悄地模进“391”高地下面的山拗,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的地方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发现我们。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伏在枯黄的茅草丛里。他们身上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
我们的炮兵不断地轰击敌人的阵地,山顶上腾起一团一团的青烟。敌人阵地前沿的地堡一个接一个被掀翻了。看着这种情景,我只盼望天快点儿黑,好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到了中午,敌人突然打起炮来,炮弹一排又一排,在我们附近爆炸。显然,敌人已经感觉到他们的前沿阵地不太安全了,可是没有胆量冒着我军的炮火出来搜索,只好把看家的本领“火力警戒”拿出来了。
排炮过后,敌人竟使用了燃烧弹,我们附近的荒草着火了。火苗子呼呼地蔓延,烧得枯黄的茅草毕毕剥剥地响。我忽然闻到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扭转头一看,哎呀!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他的棉衣已经烧着,火苗趁着风势乱窜,一团烈火把他整个身子包住了。
这时候,邱少云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我趴在地附近,只要跳过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全部落空了。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黄昏时候,漫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号:“为邱少云同志报仇!”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勇猛地冲上“391”高地。敌人全部被我们歼灭了。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10 卖火柴的小女孩 (安徒生)        

天冷极了,下着雪,慢慢地黑下来。
这是大年夜,一年的最后一夜。
在这又冷又黑的夜晚,有一个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没戴帽子,也没包头巾,赤着一双脚。

她出门的时候,是穿着鞋子的,
一双很大很大的拖鞋,是她妈妈的。
她穿马路的时候,忽然两驾马车飞快地奔过来,
她一慌,把拖鞋跑掉了。
有一只,她找来找去没找着,
另外一只让一个顽皮的男孩子拾去了,
他一边逃,一边说:“真好玩,这么大的拖鞋,可以给小娃娃当揺篮了。”

这一来,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路了,一双小脚给冻得红一块,青一块。
她是个卖火柴的女孩,围裙里包着许多火柴,手里又拿着一扎。
可是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铜板。
可怜的小女孩,又饿又冷,在街上走着,走着,雪花飘下来,落在她金黄色的头发上。
沿街的窗子射出亮光来,街上飘着烤鹅的香味。
啊,是大年夜了。

小女孩走着,走着,走到两栋dòng房子之间的墙角里,在那儿坐了下来,身子缩成一团,两只脚蜷quán在一起。
这样,她觉得更冷了。
她不敢回家,没卖掉一根火柴,没赚到一个铜板,爸爸会打她的。
而且家里也冷得很,比这儿只多一个屋顶。
可不是,她家的房子四面的墙壁都裂了缝,几个很大旳裂缝用草呀破布呀堵上了,但是冷风还一个劲地往房子里灌guàn。

小女孩的一双小手快冻僵了。
唉,她只要抽出一根火柴,往墙上一擦,擦着了,就可以暖和暖和小手了。
可是她不敢。火柴是卖钱的呀。
后来她实在冷得受不了,就抽出一根火柴来。
嘿,火柴擦着了,发出亮光来了!
她赶紧用小手罩zhào着它。
它象一只小蜡烛,又暖和,又亮堂。多美丽的小火焰啊!
小女孩觉得自己坐在铜火炉旁边,铜火炉擦得亮铮liàngzhēng铮,里面的火烧得多旺,多暖和。
唉,这是怎么了?
小女孩刚刚伸出一双小脚,想让小脚也暖和一下,火焰突然熄灭了。

她手里只拿着一根烧过的火柴棒儿。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火柴擦着了,发出亮光来了!
那亮光照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透明了,好象一片薄báo薄的纱。
她从那儿往里面一瞧,看见房子里摆着许多东西:桌子上铺着雪白的台布,上面摆着许多细巧的盘子,
一只又大又肥的烤鹅, 嗞zī嗞地冒着热气,背上插着刀呀,叉呀。
更奇怪的是,这只烤鹅呼啦一下从盘子里眺出来,眺在地上,一揺一摆,朝着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了。
这时候,火柴熄灭了,什么也看不见了。
小女孩面前,还是那堵又厚又冷的墙壁。

她再擦了一根火柴。
她看见自己坐在一棵美丽的圣诞树下面。
她家从来没有圣诞树,有钱的人家才有。
有一回,她走过一个很有钱的人家,透过玻璃门,见到过圣诞树。
这会儿她看见的圣诞树,可比那一棵大得多、美得多。
碧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只小蜡烛,还有许多彩色的图画,正朝着她眨zhǎ眼睛呢。
她正想伸出手去,火柴就熄灭了。

她看见那些小蜡烛的亮光,越升越高,变成亮晶晶的星星。
忽然,一颗星星落了下来,在天空划出一条长长的火丝。
她在墙上划了一根火柴,这回,火柴把四面八方都照亮了。
就在这亮光中间,她的奶奶出现了。
唉,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奶奶疼她,可惜奶奶己经死了。
这会儿奶奶出现了,瞧她,跟以前一模一样,那么和蔼,那么亲热。

“奶奶 ”小女孩叫了起来,“您带我走吧!
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不见了。
像那暖和的铜火炉,美丽的烤鹅,幸福的圣诞树一样的不见了。”
于是,小女孩把剩下的火柴都擦着了,她想把奶奶留住啊!
这些火柴发出很亮很亮的光,照得比大白天还亮。

奶奶笑盈xiàoyíng盈的,把小女孩抱了起来,搂在怀里。
小女孩觉得浑身都暖和起来,在奶奶的怀里,慢慢地合上眼皮,唾着了。
她再也不知道什么叫作寒冷,什么叫做饥饿,再也不发愁了。

第二天的早上,人们发现一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脸蛋儿通红,嘴角上 还挂着微笑呢。
她己经死了 -- 在大年夜冻死了。
新年的太阳升起来,照着她的尸体!
她坐在那儿,手里还拿着火柴 ―― 好多己经烧过了。


【卖火柴的小女孩】 mài huǒ chái de xiǎo nǚ hái  マッチ売りの少女。
【大年夜】 dà nián yè 大晦日。除夜。
【赤着脚】 chì zhe jiǎo  はだしのまま。
【铜板】 tóng bǎn  銅貨。

【缩成一团】 suō chéng yì tuán  体を丸めてちぢこまる。
【蜷在一起】 quán zài yì qǐ  足を抱えてうずくまる。
【往房子里灌】 wǎng fáng zi lǐ guàn  風が家の中に吹き込んでくる。
【冻僵】 dòng jiāng  かじかむ。寒さで感覚を失う。

【卖钱】 mài qián  売り物。(売って金に換える物)
【亮铮铮】 liàng zhēng zhēng きらきら光る。
【薄纱】 báo shā  薄い絹の織物。

【和蔼】 hé ǎi  穏やかな。優しい。
【笑盈盈】 xiào yíng yíng にこやかに微笑む。
【尸体】 shī tǐ  死体。なきがら。